2008年4月30日 星期三

向企業主請益座談會

台大:「總經理,您需要怎樣的大學畢業生?」
-向企業主請益座談會

許躍儒

  3/9,台大新體的科系博覽會正擠滿了高中生探求自己未來方向,椰林大道上的企業徵才活動也人潮洶湧,將畢業的學長姐們探求人生的出路。較少人知道的,是在行政大樓會的會議室內,台大校長和各一級主管,正跟60幾個企業主們會談,推銷自己的學生。

  對台大校方來說,近年來政府所給予的經費越來越不夠用,必須仰賴更多企業贊助。光是看台大近幾年所興建的建築物,經費來源已不完全來自教育部,企業捐贈佔了近乎一半。台大校方必須跟企業建立更緊密的關係。從清交跟竹科的關係來看,企業和學校間的合作除了技術研發之外,更重要的是畢業的學生能否跟企業之間建立緊密的關聯(事實上,藉由校園研發技術轉移而得利的企業並不多)。台大校方希望藉由這場座談會,商討如何讓學生畢業後更順利的進入企業。如果學生更順利的進入企業,可以更強化學校跟企業間的連結。

  對企業主來說,這樣的一場座談會是難得的機會。會議中,他們一致對於台大學生的做事能力給予高度評價。台大學生如果運用得當,是企業重要的人力資源。當然人沒有十全十美,如果能夠對台大學生不好用的地方跟校方反應,校方就會有所改進,生產出更適合的台大畢業生。

  台大校方所提出的具體方案有三:1)將畢輔組改成職涯規劃組,將扮演企業與畢業生之間更積極的協調角色。2)希望企業貢獻人員,來當系所的企業導師。校方並沒有具體說明企業導師的職責,但範圍不脫企業與校園間的中介。3)希望企業給予學生實習的機會。一方給予學生更多的選擇,一方面可以讓學生思考適不適合該職業。

  在政府教育資源委縮下,向企業尋求合作為無可厚非的作法。台大校方花費心思於如何讓學生能找到更好的工作,我也亦心存感激。然而,正如座談中司儀所言:「大學長久來的角色,一直在職業訓練所和象牙塔之間擺盪。」是否在這座談會中,我們越來越趨向光譜的「職業訓練所」這一端?當我們的越來越多政策配合企業時,是否還能留與獨立研究者空間?其次,能夠跟企業合作的科系,從企業提供的實習機會和企業徵才活動來看,集中在電機、資工、材料、化工、財經、會計等工科與金融相關科系。其他非專門為職業市場設計的系所,如社科與文學院,是否就相形之下受到冷落。而這一冷落是否造成到該科系在整個大學職業市場化的弱勢?最後,並非所有的工作都與企業相關。如非營利組織、學術研究等,這些求職取向是否受到忽略?這似乎是台大學生必須更加深刻思考之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