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1日 星期日

被五年五百億遺忘的台灣社會

◎台大意識報社

  邁向頂尖大學計畫(俗稱的五年五百億)實施第四年,台大沒有辜負教育部的期待,成功在英國泰晤士報2009年的世界大學排名拿下第95名,成功進百大。教 育部長吳清基對台大表示高度肯定,而李嗣涔校長更在10/24「邁向頂尖大學策略聯盟」的成果展上說,只要不斷努力下去,台大還可以衝進前五十名、甚至前 十名。

  跨越「百大」的門檻固然很好聽,可是到頭來,一個學校實質的進步根本就不該用排名來衡量。就如研發長陳基旺向意識報所提到,泰晤士報的評比偏向「聲望調 查」,屬於國際上的印象分數。其他知名的大學評鑑或許有看似「客觀」的依據,可是背後所引發的問題,也早已被學界詬病多年(如重短期研究、重量不重質、忽 略本土討論等)。

  五年五百億在2003年計畫提出之初,就被譏為「速食」式的教育投資。五年的時限內給學校大量的資金,五年後發生什麼事情誰也不知道。台大近幾年來,利用 五年五百億的補助進行教學與學術上的「基礎建設」,包括成立研究中心、增加論文發表、聘請特聘講座、翻新教學大樓、增加教學助理等。大致的方向,是希望能 從基本面改善台大的教學與研究。然而最大的問題是,不論是ESI(質)或是SCI、SSCI(量),我們總是只能拿遠在倫敦、上海僵硬的評鑑指標,來「交 代」自己的成就。可是是向誰交代?教育部?立委諸公?所謂的國際社會?

  最弔詭的是,一個由台灣政府推動的教育政策,可以完全忽略台灣社會。教育部和立法院都希望大學「向社會交代」,可是他們所期待的成果,卻是和台灣社會最沒 有關係的國際論文排名。我們自己有什麼需求或想法不重要,國外的數字講話最大聲。然而當我們回顧台灣的學術發展,會發現不是這樣的。例如台大的工學院、農 學院,從日治時期以來就與產業相輔相成;電機系從六零年代末就與台灣的通訊科技和電腦發展一步步前進;中文系和歷史系繼承了國學研究深厚的根基;台大人類 學系,則一直是南島研究的重鎮……這些學科的地位與價值,並不是來自英文期刊上短暫的戰績,而是在於充分利用我們既有的區位特性與學術傳統,並且與台灣的 社會、文化能夠產生連結。

  一個國家要著重發展哪些領域,關係到每個時代的需求,需要學術人才的專業與遠見。八八水災過後,台灣學術界的反思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不論是大氣、土木、 社工、醫學、社會學等科系,莫不重新思考,在台灣這樣天災頻繁的社會,自己的學術長才可以做出什麼貢獻。當學術從在地的問題意識、或是在地的學術傳統出 發,長期努力後發展出獨特的研究成果,到了國際上才會具有不可取代的價值。

  日前,教育部長吳清基表示,第二期五年五百億將在民國一百年起跑,詳細的計畫內容尚未定案。教育部目前考慮在新計畫中補助「拔尖領域」,補助各大學中的頂 尖領域,例如說陽明的大腦認知學習領域、交大的光電領域、台大的農學領域。目前計畫內容都還是未知數,但要是能夠經過各領域內部充分的討論出發展目標(而 非用簡單的ESI既定的領域表現來評斷),那也未嘗不是一次進步與整合的契機。

  上海交通大學2009年度的世界大學排名,即將於十一月初揭曉。台大可以選擇繼續在名次上努力「超英趕美」向世界十大邁進。但我們也可以選擇回過頭來,看 看被五年五百億遺忘的台灣社會:以學術的力量幫忙解決社會所面對的議題,更同時發掘屬於自己的學術特色,開創全新的格局。

  這樣,才能真的「向社會交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