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6日 星期日

一些璞玉計畫的小幻想:專訪東海國小林老師

◎化工三 曾稚驊 外文五 劉時君 北教大 陳廷豪


        璞玉計畫從2000年宣布開始,至今已經超過十年,由於地方對於計畫的態度有著很大的分歧,計畫至今仍未落實;即使計劃不斷的拖延,龐大的開發利益仍然讓當地的農地喊價至一坪七萬多元。隨著土地的價格水漲船高,開發的呼聲也就越來越大。

       當地居民面對這項龐大的開發案的觀感可以普遍分為兩派:以璞玉計畫促進會為首的「贊成徵收派」與以璞玉計畫自救會為首的「反對徵收派」。這場辯論不只是相 互不認識的觀眾之間的意見發表與切磋,而是真實地在切割當地居民的感情,並隨著時間越拖越久而切得越深。

       在此,我們訪問了於東海國小任教的林伯殷老師。林老師從小就在竹北東海成長,對於這塊土地有著敏銳的觀察;懷著對故鄉的濃厚情感,林老師試圖從「贊成」與「反對」的切割中,找出第三條路的可能性。



感情?錢?天平的二端
      
      竹北當地的居住者多數為客家人,過去居民之間關係相當密切,在祭祀與宗教上,從當地為數眾多大大小小的土地公廟,與定期的祭典時各家奔相走告並出席參與的盛況,便可略知端倪。但是這種感情上的聯繫,在近年來土地不斷徵收開發之下,慢慢的變了樣。

「在地的土地糾紛實在很多,就拿電線桿上的廣告來說就好,別的地方會有尋人啟事和宗教信仰的條子,但是在竹北這邊,更多的是會看到電線桿會貼上販賣土地或不動產公司的廣告,而且非常多。另外,我甚至看過有人在電線桿上公開地在詛咒他的兄弟啊。」林老師口氣透露著些許的感慨:「一點也不誇張,這是真實在當地發生 的事情。當一定要被徵收時就會面臨到財產分家的問題,初期一坪地可能是幾千元,後來經過炒作後,現在一坪可以賣到7萬元。在這樣龐大的利益之下,我們的情感也就隨之消失了。」

「這 裡就是我從小來玩的地方,當然是希望她保留原有的景觀。」林老師用這一句話,明白地說出他的心聲。「為什麼凡事要用經濟效益、金錢來做計算呢?農地這樣留 了下來,不但風景宜人,且這樣的生活方式對我們健康來說也比較好吧?而且,我們東海里這邊當地有非常多的客家文化,也有許多的民間伯公信仰,若不再多替台 灣保存一些人文素養,之後我們台灣人見面就只剩下比誰的錢多了。」誠如林老師所說,土地是人們居住之處,如何使用土地,決定了人們的生活品質;但是透過居住與生活,土地更是讓居住其上的人們,不論血緣是否親近、年紀是否相仿,彼此之間關係聯繫的最重要根基,而這絕對是無法用錢去評估、去彌補的。


盲目的發展邏輯

       許多支持璞玉計畫的人高舉開發的旗幟吶喊:「都市發展計畫可以帶動當地產業發展,進而增加當地工作機會。土地徵收利用是一種社會進步必然發展的趨勢。台灣的經濟要起飛,不可能永遠停留在務農社會。」

             「工業」發展被視為是璞玉計畫的目的。這些論述都指向農業是「落後的」、難以維生的。但事實上,如璞玉計畫這樣的工業發展,是人民所需要的嗎?在交通大學與新竹縣政府介紹璞玉計畫的網頁中,皆有提到璞玉計畫將與IC產業與生物技術產業,如半導體、影像顯示......等「兩兆雙星」計畫相關連;但以半導體產業為例,國際大型公司多委外代工,因此台積電等台灣的大型公司雖然訂單充足,但幾乎都為代工,而代工早已被指出相較於技術專業與品牌形象,是個利潤最為短缺 的分工。

        並且,代工的產業結構關係帶來的只是短視近利的經濟,委外國與代工國之間,各自需承擔的風險是不平等的。以半導體產業為例,在製程上從製作晶圓所需 的砷、鎵等致癌的過渡金屬,或是清洗、蝕刻時需要的鹽酸、硫酸、硝酸或氨水等強酸或刺激性物質,或其他使用作清洗的有機溶劑,與其他如砷化氫、磷化氫等毒性特殊的廢氣等,姑且不論廢棄物與毒性物質的回收流程設計,光是以近年來桃竹苗地區十大死因中,肺、肝癌幾乎都高占一二名,便可對於這些汙染的嚴重性略知 一二;另外這些產業對於水與電的需求都相當龐大,反思政府單位言猶在耳的節能減碳政策,彷彿就像是一場笑話。

       許多人認為,台灣的耕地過於破碎,使得農產品無法與外國進口的糧食競爭,因此不適合農業發展;還有些人認為,稻作農業由於灌溉的需要,浪費了許多珍貴的水 資源。因此,在水與土地方面,工業對於自然資源的利用可以更有效率;因此,我們不需要浪費資源的農業,需要技術密集的工業;因此,最好我們還需要大學來幫 助我們研發工業的技術;因此,我們可以擺脫貧窮,擁有更高的社會地位;因此璞玉計畫勢必要執行。

       與其說人們期待的是發展,不如說人們是對工業化有很高的期待。事實上,上述這些都是今天台灣農業必須面對的困境,但是為什麼人們不是選擇改革農業,而是選 擇將農業完完全全的拋棄呢?農業難道不可以「技術密集」,而成為土地利用的專業嗎?為什麼不質疑工業可能帶來的汙染,而是將焦點集中在農業的利潤不足?改 革農業所需要付出的代價,難道真的比剷平稻田去豎起工廠來得高嗎?

       「這是自信的問題」,林老師快速地說:「例如今天班上有五十個人,其中四十九個同學去留學了,你沒有去留學,這個時候你怎麼辦?就盲目地去和他們一樣去留學嗎?有沒有認真想過為什麼我要去留學呢?會說這個是趨勢、潮流的,其實自己心裡就設限了,認為這是一種不可違逆的真相!」


為什麼他們反對璞玉計畫

    璞玉計畫挑戰的是人們對於農業的認同感;根本來說,食物作為農產品的本質,這項事實在市場場域的交換關係之中不斷的被忽略。人們之所以嚮往工業,是因為工 業商品帶來許多經濟利益,而經濟利益的衡量是靠貨幣、是數字,是那些在現實中無法讓人「吃飽」的幻象。工業商品之所以能讓人感到飽足,是因為它所交換而來 的金錢,有辦法讓我們購買到食物。

        但是,一旦交換的網絡無法形成,任何工業商品也就無法餵飽今天的人群。隨著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價格不斷上漲,「交換」這項動作的成本也不斷在提高;再加上, 台灣在工業上仍處在「代工」的分工流程之中,交換更是其中的利潤來源。難道,我們真的只為了彌補交換本身的成本,而犧牲農地來生產更多工業商品嗎?如果我們貿易的目的就是為了要吃到豐盛又精緻的食物,為什麼還要犧牲那些食物的來源──農地呢?

        當人們用金錢購買其他國家的食物時,卻仍以為這些食物這是自己生產的。台灣目前的糧食自給率約為32%,換句話說,我們平常吃到的食物中,有32%是「生 於台灣又長於台灣」的,有其他68%是來自於其他國家生產的農產品。只要來自於外國的食物越多,交易的成本也就越高。同樣的,如果交易的成本高到人們實在 無法進行交易了,那麼,誰來補足這個將近七成的食物短缺漏洞?

        為什麼反對璞玉計畫?因為土地的價值不是在於炒作出來的誇張價格,而是其所乘載的種植、培養的功能;土地的意義在於生產食物本身。更不論那些農民在農業勞 動中所獲得的成就感,抑或乘載於農村中的文化元素,以及這些元素所帶來的優良生態環境、教育資源、孩童的童年回憶……等。

         台灣的農業固然仍面對許多挑戰,但是不代表沒有解決的方法。目前已經有許多人和組織開始投入相關的工作,例如:培育更優良的品種、研發更有效的耕作技術、 生產環境友善的食物、發展社區支持型農業(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等。這些都不失為改良傳統農業的方式,有許多都已經開始實施並頗具成效。對於竹北而言,問題不是改善農村的具體方法是否存在,而在於「選擇哪些方法?」、「如何執行?誰來執行?」。而關於這些問題的討論,已經是另外的故事了。

    這時,讓我們再回頭想想那將農地全部徵收,作為產業、商業用地的璞玉計畫,無奈之情,溢於言表。



後記

    在訪談後的一陣子,開始了全國各鄉鎮的地區稻米競賽,東海里即拿下了竹北區的第一名。再次令人感受到,在工業發展與農業改革之間,無限的複雜情緒。

2 則留言:

  1. 地盡其利 國光石化已離開台灣 去年台灣投資世界倒數第二 年輕人希望何在 未來是否到國外當台勞 教師退休福利太好 由所有納稅人承擔 有良知的公教人員 是否願捐部分退休所得 幫助貧窮的人

    回覆刪除
  2. 台灣今年經濟成長亞洲最後一名,請問全世界高鐵站附近,每日進出兩萬多人的地方,附近還是違章建築/違建工廠/低矮破舊房子,夾雜交錯其中,請舉一例.請問教師們,你真的願意你的小孩務農嗎?一個都更釘子戶,阻擋了多少想舊屋換新屋誠實守法的人的夢想?萬一大地震來了,40年的房子有辦法承受嗎?凡事有不同思維,民主的真諦就是少數服從多數,多數尊重少數,請問反對領導者,是真在務農嗎?還是個人利益考慮,時間將會證明. 天佑台灣,天佑新竹,台灣已失落了十年,希望未來十年不要又是黃土十年.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