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9日 星期日

網路書院的啟示── 尋找校園的公共平台

◎政治三 林旭亮


  e化時代的來臨,改變了人們日常生活許多習慣。校園生活自然也免不了這波浪潮,無論在校務行政、教師教學或學生事務上,都朝著e化的目標去努力。點入近期取代info系統的myNTU介面,五顏六色的各種選項不僅代表著台大近年來在e化政策的著力甚深,同時也降低了不少人工處理的成本,資訊流通和一般行政處理從此變得更有效率、更快速。網路書院的出現,即是試圖將校園的討論平台納入e化系統的一項嘗試。


重建網路倫理的重要性

  網路書院成立的初衷反映了自從眾人進入網路時代就一直面臨的問題──網路倫理的低落。網路世界中,人人可隱藏真實身分匿名自由發表意見,從此暢所其言逐漸演變成胡言亂語,發言者可不必為自己的言論負責,一個原本訴求理性討論的議題最後也會因「鄉民」的起鬨而失去焦點,變得不知所云。

  採用實名制的網路書院,期待發言者在發言前會審慎思考過,為自己的言行負責,訴求一個健康的網路平台。可預料的是,真正敢在網路書院上「大鳴大放」的人將會減少,畢竟不是每個人都願意將自己的言行公開讓眾人放大檢視、並對自己的言行負起責任。這個現象顯見當今網路言論空間的扭曲和弔詭,某種程度也解釋了網路書院在公共議題討論上的寂寥,只見多為校方行政人員的貼文充數。


光怪陸離的推行方式

  事實上 ,網路書院所擁有的功能與臉書相似程度很高 ,網路書院有「社群」 ,而臉書有「社團」。即使與臉書的實質功能相去無幾,網路書院的介面操作相較於臉書更為精緻化,對於資訊管理上有較多的選擇和彈性。

  自校方推出該平台開始,即逐步多管齊下向外推廣。從行政人員先行著手,政策一出爐後「風行草偃」所需的時間不會太長,許多單位的社群很快地便雨落春筍般地成立。但對於學生而言,網路書院除了要與既有的多種網路平台競爭,還要去撼動學生的網路使用習慣,要向學生推行實是不容易的事。

  因此,與學生相關的權利和事務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出現宿舍夜點發放或活動簡章瀏覽得透過網路書院的現象也就不難理解 , 甚至也曾辦理過在網路書院撰寫社團介紹文即可獲得獎金的活動。校方從多方管道提供誘因給學生使用網路書院,足見其積極推動的決心和好意,卻也顯現校方和學生之間的關係,始終存在著先天不對等的權力結構,從媒介的建立與使用、到學生權利與校園事務的討論,原本應是屬於雙向的互動過程,卻成為校方的獨角戲。

  欲宣傳推廣一新建平台,在行政資源的動員下很快地就可以見其效果,但其實網路書院是否真能獲得學生青睞與使用,仍取決於能否滿足學生的需求和符合使用的偏好。





屬於學生和校方之間的公共平台在哪裡?

  網路書院要去取代學生之間在網路上其它的互動平台,目前看來實是不可能的事,因為功能上有太高的重疊性,有太多其它選項供學生去選擇。此外,專屬台大人使用的設定也間接讓使用者的使用誘因降低 , 舉臉書而例 , 其不只可滿足跟台大人的互動需求,也可涵蓋與其它非台大人的交流,使用者不會多此一舉再透過網路書院與台大人互動。

  然而,專屬台大人使用的定位雖是減低了網路書院與其它平台競爭的籌碼,但仍是網路書院的核心概念,也是其未來的可能性。倘若學生和校方之間的實際互動或在議題上的討論未來能在網路書院出現,這未嘗是一個有期待性的願景 。 在此之前,首先須技術上整合目前校園繁雜的 e 化空間,在彼此共通的媒介上尋求校園民主分散深入學生社群的可能。其次,喚醒發言者對於網路倫理的重視,才能讓網路上進行的公共討論更具價值。最後,在權力不對稱的關係下,校方能否真誠地與學生進行實實在在的互動溝通也是一關鍵所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