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25日 星期五

時移事往 — 社會變遷下的政治系課改

◎社工四 孫文駿

 

從幾股社會變遷的趨力談起

 
   近年博雅教育的重要性不斷被提起,同時實際就業環境日趨惡化,大學生不斷在追求「人文素養」與「未來飯碗」之間掙扎搏鬥。這種夾在理想與現實的焦慮,恐 怕並非「個人能力不足」、「一代不如一代」可以解釋,而是不同世代期待與現實落差所導致。社會期許現今大學生透過博雅教育,培養跨科際整合的寬廣視野;然 而,相較二十年前,大學生即將面對的就業市場環境卻大不如前,這點從平均物價不斷上揚,大學畢業生起薪卻維持在十年前的水準可見一斑。
  世代不正義的客觀環境,加上沉重的社會期待,具體反映在高等教育的現象是逐年攀升的延畢比率,其中又以出路較不明確的人文社科領域的學生最為明顯
, 紛紛選擇雙修輔系、出國交換、企業實習、準備國考,利用大學豐沛的資源自我加值,在走出校園前為自身行囊增添一些裝備。以政治系為例,其近十年延畢率皆高 於全校平均,平均每年有近3成學生延畢。而在這段期間,政治系的課程安排也歷經幾次大幅調整,究竟制度變革如何反映社會整體變遷,又對學生在生涯安排上產 生什麼影響?
 
 

系所課程安排反映對於該系學生的想像
 
   台大作為一所綜合型大學,涵蓋各種類型取向的系所,從自然到人文社會、基礎研究到實際應用,大體來說,可以分成職業訓練(professional trainning)和基礎學科。每個科系的課程安排,要求學生們在大學四年內滿足一套特定訓練,同時也反映了對於該系學生模樣的期待。以往按教育部擬定 指導方針,各校系由上而下排定課程,如今學生也可以透過各種管道方式反應意見,讓實際修習課程的學生,不再只是被動接受的對象。
   換句話說,系所的課程安排不再是一成不變的。以政治系為例,因應教育部調降必修學分數的大方向,系方於97學年正式實施一般/進階課程,期望不同定位的 學生都能適得其所;而從99學年開始,由學生自行籌組的課程討論小組,也透過與學生、教授交換意見,讓學生意見得以影響課程安排。

  然而,任何課程安排的變革調整涉及諸多因素,從具體而微的教學意見反映、系上的教務會議、學生們的意見反映,乃至大學畢業後必須面對的就業問題。台灣整體就業市場的變化,亦回過頭來引導課程制度的安排。

 

政治系定位的再檢視
 
   政治系早期必修課程78學分,占當時畢業要求140學分一半以上,自95年、97年推行兩波調降必修學分數,改以系內選修的分式和一般/進階課程分流的 方式,讓有志在政治學門繼續深造,或是培養第二專長的同學,皆能適得其所。而上述兩項課程安排的調整,其影響反映在系內轉組人數,以及政治系內三組的轉組 人數,皆呈現下降趨勢。
   有別於職業訓練導向的科系,人文社會科系普遍面臨核心能力不夠明確,培養的能力較為抽象,一時難有具體的衡量標準。政治系林俊宏老師認為,政治系的核心 有二:政治理論和計量能力。至於對於政治系學生普遍向外系發展的情況,老師認為與目前入學招生方式有關,根本不應該大一分系,因為社會科學領域各個學門之 間要完全切開處理是不可能的,應先以學院為單位招生,讓學生在大一大二探索,待高年級再分流。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近年教育部調降學分的指導方針,是在現行大學以系為單位的招生制度下,增加學生跨領域探索的空間。而實際在政治系落實,便是目前可 見的減少必修學分數和一般/進階課程分流的設計,其成效可觀察近年轉系人數的下降趨勢。毋論是申請轉系、實際轉出,甚至是系內轉組的整體比例皆呈現下降趨 勢。即便考量從去年度開始實施可以雙主修身份畢業,造成雙主修可攻可守,減少部分轉系人數。整體來說,現今必修學分少、選課彈性大的課程安排,降低了對於 政治系興趣平平者的轉系推力,有更多空間選擇以雙修、輔系的方式培養第二專長。

   然而,紮實訓練和彈性選課兩者不易兼備,同學對於近年課程調整的反應不一。林俊宏老師也表示,就他與導生接觸了解,同學意見兩極,持正面意見者認為擁有 更多時間修習他系課程,加上政治系本身的訓練,有助於職場應對,提升競爭力;但也有同學不知道政治系的核心在哪,反而喪失讀政治系的動力。

  至於如何定義核心能力、劃定課程分流的界線,在系統性的訓練和留予學生多方探索的彈性之間尋求平衡點,成了一門需要由系方與學生共同參與討論的功課。


資料來源:台大統計年報2002-2011。延畢率=延修生/已屆畢業年限者。


 
為生涯加值:分析雙主修、輔系比例
 
  在偌大的台大校園裏,政治系學風自由,較少刻意強調系所認同,培育出的「政治人」形色各異,在生涯進路上,除了培育政務官員、公務人員,亦不乏投入新聞媒體、外商公司者。近五年來政治系選擇雙主修的人數呈上升趨勢,為自己在踏出校園前,謀求更多在職場上的籌碼。
   從近五年政治系學生雙修輔系的分佈來看,最大宗為社會系,占四分之一,其次為經濟系,亦有近四分之一。若從求職角度來看,屬職業訓練約占二成,如:法 律、商管、社工、生傳。屬社科領域,但對求職亦有加分作用的經濟系,也占近四分之一。至於不屬職業訓練取向的人文社會學科總共約占四成。
  總體來看,從雙主修人數的上升趨勢,可以觀察到政治系學生面對不樂觀的就業環境,有越來越多人期望能多配備幾把刷子,毋論是具體的職業技能,或是廣博、整合性人文社會知識,皆有助於求職或繼續深造。


資料來源:台大歷年雙修輔系人數97-101學年,政治系雙主修220人、輔系266人,共計486人。
 


結語 

 
   以往有志於公共事務、投身政壇者,不少人選擇在大學時代以政治系為第一志願,因為政治學是一門涉及複雜事務、具備高度整合性格、處理複雜人際互動的學 問。然而,隨著當今就業環境的惡化,在追求理想的同時,學生也不得不顧慮最基本的生存問題。在短期大環境無從改變的情況下,處理介於理想與現實之間的焦 慮,個人解套方案之一是透過延畢,爭取更多時間去累積籌碼,包括:雙修輔系、出國交換、企業實習、準備公職、研究所考試,都是在大學文憑貶值的年代,增強 個人競爭力的方式。

 
   台灣社會整體環境的變遷,反映在高等教育的制度安排上。我們觀察到從教育部提出降低學分的指導方針,要求各校各系協助配合,而政治系在近十年提出一系列 因時制宜的作法,提供學生更多自由探索的選擇空間。然而,任何一項制度變革必然有利有弊,習於被動接受安排、灌輸的學生,面對占畢業學分一半左右的空白, 有人樂於到各系修課取各家之長,開闢第二、第三專長;同時也有學生為此感到茫然、缺乏方向感。

 
   身處機會結構不如上一代的我輩,除了必須更有意識地利用選擇自由,在大學期間探索、了解自身性向。同時,教育部更應該重視隨教育年限普遍延長,學生對於 人社/職業教育的雙重需求,應該透過更合理的課程制度安排來提供,調降必修學分數是現行制度下的權宜之計,然而職業教育、基礎科學、人文社會學科的定位與 分流,更是應該被正視並納入公共討論的議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