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2日 星期四

校園故事

◎校園故事採訪小組:社會二 潘雅琪/公衛一 柯尊皓/日文一 梁德莎/政碩一 李芃萱/大氣四 陳梁政/社工二 李清遠/公衛一 許筑淋


  環境清幽、古色古香的舊社科院,是個完整的校區,除了上課的教室,還有圖書館、餐廳、操場及行政中心,機能完備;然而,因為獨立於校總區之外,使學生的課外活動空間相當缺乏,大多數的學生下課之後,不是直接回家,就是回到自己所住的宿舍,生活相對單純許多。獨立校區也對跨領域學習造成影響,礙於交通因素的限制,加上跨校區選課在當時是少數的特例,社科院的學生若安排跨校區的課表,往往被系辦助教打回票。但也有學生樂於往返兩個校區之間,參加社團活動及學生運動。龍門客棧便是個議論的場所,對於議題、時事的交流及討論都是在那兒醞釀成熟,更成為異議份子的聚集地;也有傳言指出,法學院會獨立於校總區外,是為了隔離異議性高的學生。此外,法律、政治、社會三系聯合的法研圖,是當時臺大擁有最新藏書的圖書館,新潮的知識及思想由此灌注,奠基了學術能力。舊社科院校區一帶,為社科院學生孕育出論述及動員的能量,更讓他們成為學生活動的要角。



師長聊校園


蘇碩斌老師「當時愛讀書的人都往法研圖跑,裡面的書甚至比總圖的都還要新,所有新理論都從法研圖進入校園。這讓法學院的學生不只有街頭運動的能力,更積累了組織論述的能力;也確實,學運菁英很多來自法學院。」

吳叡人老師:「法政跟醫學院有一些歷史根源,我們所讀的、我們的專業也有關,臺灣在七○年代政治意識很高的時候也影響法政的學生,另一方面,醫學院有臺灣醫學人文傳統,我們又有龍門這個地方讓大家聚集在那邊,所以就形成了一個梁山泊,我們可以稱為『徐州路解放區』。」

王曉娟小姐:「其實系所在徐州路校區那邊是很可惜的,因為太偏遠了,而且到公館很不方便,因為很麻煩要一直回來,所以很容易就窩在系學會那邊(三研所地下室,書店旁),那邊就像是家。但如果系所在校總區的話,太多地方可以去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