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6日 星期一

意識生活:台大校園議題回顧

◎羅盤針 林慧慈

社輔會輔導社團?




  2014年11月台大社團輔導委員會(以下簡稱社輔會)進行新社團成立審核,在成立前便引起諸多討論的皮繩愉虐社(BDSM社)因贊成票未過半數而被駁回申請。審查過程與結果被與會的學生委員流出,其中「社輔會是否有權實質審查」及「多數決制度的瑕疵」令人質疑此次審查的正確性。BDSM社創辦人Lisa指出,社輔會並無權力進行實質審查,委員最在意的「社課的安全SOP是否完善」不應在審查範圍內,社輔會明顯擴權,且社課的安全疑慮並不能在形式審查的會議中表現,社團既已符合校方規定,社輔會不應阻撓。
  另外,社輔會多數決的表決制度看似符合民主原則,事實上主席只統計了贊成的票數,且學務長、課外組組長、活動中心管理組組長依慣例不參與表決,反對方僅需六票即可過半,這樣的表決實存瑕疵。

  2015年4月,學生自治團體及社輔會召開了長達八小時的會議,社輔會對上學期BDSM社事件做了一番「檢討」,如:該次會議談話在網路上被公開,引發輿論對特定委員的批評,故往後採行秘密會議、秘密投票,以保護委員之發言。針對實質審查爭議,陳學務長宣布未來案件審議將會是實質審查,以有無違反現行法令和善良風俗為判斷標準。此次通過了BDSM社、EmpowHER等共9件申請案,並否決其餘8件。

http://cpaper-blog.blogspot.tw/2015/06/blog-post.html ( 社輔會大鬥法──校方權力失控擴張,學生重掌社團自治)
http://cpaper-blog.blogspot.tw/2015/03/blog-post_15.html  ( 邊緣的浪潮──從社團成立看學生權利 )
http://cpaper-blog.blogspot.tw/2015/03/bdsm.html  (BDSM社的衝撞與傷痕)


「住」意到了嗎?




076宿舍專題
079租屋專題

  宿舍生活是許多大學生的共同經驗。有別於校園其他角落,宿舍是個私密性與公共性交織的場所,從外界進宿舍房間內的層層篩選機制區隔出住戶與非住戶,而各寢室、宿舍又共享部份空間;在此一複雜的環境中,宿舍的公共空間與個人的隱私有時會起衝突,衍生問題。
  意識報076刊探究宿舍的角色,其中涉及當時女宿區竊盜案所引發的監視器裝置與門禁之討論;也將女宿區與男宿對比,顯現男宿公私性質的模糊。並透過訪問城鄉所教授開展「過渡領域」的思考。另外,目前臺大宿舍仍採以生理性別劃分的「單性別宿舍」為主,然而不僅師生前後投入推動性別友善宿舍歷時數年,性別界線的跨越也已悄悄地在宿舍發生。宿舍能否擺脫性別框架,甚至進一步找尋特色與定位,需要校方與住宿生共同關注、參與。除了宿舍輔導員,住宿生與校方間的橋樑還有生治會(全名:宿舍生活自治委員會),該組織面臨的挑戰及做出的行動,對宿舍發展有重要影響。
  079刊則處理另一種關於居住的議題:租屋。其中除了請賃居生現身說法,也整理臺大生的租金生態,討論租金造成的困境。最後提到崔媽媽基金會等現有的協助資源,並介紹東吳大學的租屋政策供參考。

我們都是臺大新生!



065轉學生專題
077 〈我們也是新鮮人──被漠視的復學生處境〉

  每年九月,一群新生經由當屆入學管道成為臺大人,臺大在暑假末尾舉辦的「新生書院」也以這些人為參加對象,幫助學生在學期開始前熟悉大學生活、結識未來一起相處的同學。然而,尚有一些對臺大亦感到陌生的「新生」,他們往往未被列在新生名單上,不僅缺乏給新生的制度支援,也可能被學長姐或學系迎新遺忘,求助無門、自力更生,顯得徬徨孤立——轉學生和復學生便是其中兩種。
  意識報065刊轉學生專題,從考試與考生近年的趨勢談起,並實際專訪轉學生,理解考前準備的心路歷程與進入臺大後面對的問題。受訪者提到,行政系統無法明確定位轉學生身分,造成相關作業不便。例如學分抵免出現問題,教師和學生常無所適從,導致修課受限;至於人際互動,轉學生普遍難和系上同學熟識,或面臨課業銜接與環境適應等問題。希冀校方健全處理機制之外,臺大轉聯會(全名:國立臺灣大學轉學生聯會NTU Trans)也會服務轉學生、提供情感支持。
  077刊的校園意語則關注因曾經休學而頂著「大二生」學號開啟大學生活的復學生,標示「舊生」的學號讓他們可能不得參與種種新生活動,也無法入住新生宿舍,還面臨住宿年限的問題。學生會福利部得知狀況後,於上學期製作「休學生權益變更一覽表」,成功爭取校方提供休學生參考。期待未來,復學生處境能受正視。

台大暗暝摸?



http://cpaper-blog.blogspot.tw/2015/06/blog-post_42.html校園意語:「看不見」的美麗與哀愁

  意識報在080刊曾訪問社工系的王培根同學,討論台大的學習環境對自己及其他的視障生是否友善?而校園中的無障礙空間對身障生是否真的方便?
  他指出台大最大的問題是校園太大,交通比較麻煩,以修課來說,會因為空間所以被限制。雖然可以跟資源教室申請人力,但有時會覺得程序很繁瑣,另一方面覺得申請來的人力會被綁著,時間上又需要雙方配合。
  另外,且很多舊校舍是古蹟,古蹟有維護法規,無障礙空間也有法規,要興建或整修無障礙設施會遇到很多障礙,相較之下像社科院這類的新建築,缺點就比較容易揪出來改善。有些教室需要經過很窄的通道,像博雅103教室外面的那個斜坡,斜坡下來會到103的另一個後門,開的時候會擋到斜坡道,需要費力轉進去,後面又是一排桌椅,斜坡道的寬度也不夠,可能發生輪椅會卡住等問題,動線並非完善。
  王培根說,最理想的狀態是不用去區分「學生」與「身障者」,如果做的夠好的話,說不定這個身障的學生,可以跟一般人一樣,不會感受到什麼障礙,他想要滿足什麼樣的教育需求,他可以滿足到。不會因為自己身體的限制,或是校園空間的不友善,而造成障礙。換個角度想,左撇子在某個空間裡面,你也會覺得你是有障礙的,你在沒有左扶手桌子的時候也會覺得是有障礙的。最重要的是,尊重彼此的多元跟異質性,然後如果在公平的條件下,給予彼此應有的發展空間。

神秘的系學會費?



http://cpaper-blog.blogspot.tw/2015/05/blog-post_23.html (079意識解密:台大系學會費總體檢)http://cpaper-blog.blogspot.tw/2015/05/blog-post_39.html (079費不「知」系學會費的現況與想像)
http://cpaper-blog.blogspot.tw/2015/05/blog-post_85.html  (079無法收費的學生自治組織各學院院學生會)

  系學會常是大學新生第一個接觸的社團,然而收費的時間點在暑假或是開學初期,新生很難判斷會費是否划算,可能一個學期之後才發現系學會的活動並不吸引自己。對此,多數受訪的系學會承認在收費上確實可能會有資訊不夠對等且公開的狀況。
 各系每年至少六、七萬的會費收入,經費分配的方式卻常常是「慣例」說了算。之夜、營隊這類活動,龐大的花費卻沒有詳細的收支報表和結餘款項公開。
  意識報079刊受訪的系學會長認為,目前系學會可說是行政獨攬大權,若能建立類似學代會的監督角色,在運用經費時便能更謹慎。且有行政權外的監督機制,可以建立使用經費的民意正當性;而預算的審查可以督促系學會反思活動的盈虧以及其成效,可能是讓系學會更符合學生期待的契機。
  系學會應該要為同學做些什麼?收取的會費又該怎麼花?系學會受到「社團化」、「康樂化」的質疑聲時有耳聞,究竟系學會與社團的區別又在哪裏?
    社工系系學會前任會長尹又令認為,系學會存在的最重要目的在於代表學生,匯集學生的意見,透過權益爭取、公共事務討論來提升學習環境,甚至是自主推動學習活動。
  系學會作為學生自治的起點,如果把它比擬為一台車子,會費就是燃料。沒有燃料,性能再好的車子也寸步難行。然而面對「會費資訊不對等」、「缺乏監督機制」、「搭便車」等等的課題,需要系學會的主動改革和全體學生一起去修正。也許,我們可以期待從會費的改革,讓系學會駛向更完善的學生自治之路。

當你,二一



076 二一三一專題 

  「大學生就是要玩啊!不過小心別被二一(學期學分二分之一以上不及格)。」可能是許多人開啟大學生活前會聽到的警語。「二一」究竟會帶來什麼可怕的後果?二一生的遭遇又是如何?大部分人都希望二一離自己遠遠的,卻不自覺地也與二一生隔開距離。意識報076刊二一三一專題,從二一生著眼,報導台大103-1學期的成績因素退學制去留爭議。
  2001年有研究報告聲稱二一退學制是大學新潮流,十年後,教育部評價為「頂尖大學」之一的臺灣師範大學經教務處提案廢除雙二一制。雖然常常受輿論質疑「師大未來素質」將受影響,但吳副校長認為沒有此情形;同時臺師大也有配套措施因應。
  至於當時宣布不會跟進的台大,2014年由教務處提案二一三一制,學生會則提案全面廢除。學生會認為不應單純從表面的成績判斷學生的學習狀況,需要探究二一背後的原因。面臨二一的同學最需要的往往是即時的協助與輔導,而不是被退學的威脅,以及學校制度給予他們的標籤。在倡議過程中,學生會發現校園內對受教權存在著一股菁英思維。而專題對二一生、退學生的訪問則顯示菁英思維帶來的自卑與壓力也對他們有不良的影響;出刊後有讀者來信強調,其實退學生並不悲慘,不在大學的生活也可以很具創造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