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24日 星期三

臺北盆地的歷史縮影——蟾蜍山聚落變遷

◎傅典洋

  離開公館鬧區,從基隆路轉入羅斯福路四段119巷,向著遠處的空軍基地而上,村落中的低矮平房交雜錯落於蜿蜒小徑旁,如綠茵般叢生不息。正如它複雜的聚落地景,蟾蜍山的歷史悠久而交錯,其空間與聚落改變的過程,正是大台北地區歷史變遷的縮影。

清代——原漢交界

  蟾蜍山位處台北南緣的丘陵,為連接景美與新店地區進出台北盆地的唯一要道,這裡的隘口地形提供了軍事防守上的優勢。清代的台北盆地多為漢人的農耕地,南側景美地區則為平埔族秀朗社所在地。彼時漢人移民先後移入並設立林口庄(今水源地、公館一帶)、公館庄(今師大分部一帶)作為開墾及貿易之用,然他們時常與秀朗社民發生衝突。乾隆元年(1736年),清廷為防範漢番衝突及課稅納糧,在蟾蜍山的V字型隘口設立廨署,此即為公館地名之由來(林郁文,2015)。
  1765年,瑠公圳完工,灌溉水路從大坪林出發,至蟾蜍山分為三條支流注入台北盆地,對當時台北的農業發展及漢人開墾有重大貢獻,並使蟾蜍山日後成為日治時期農業研究的重鎮。

日治——農業現代化的起點  

  日治時期,在南進政策的推行之下,台灣成為日本戰略及經濟的重要農業研究及生產基地。1903年,「臺灣總督府農業試驗場」以及「臺灣總督府高等農林學校」(臺灣大學之前身)於蟾蜍山腳下設立,致力於農業研究及品種改良,後來亦增設了農、畜產改良以及養蠶試驗等工作,成為台灣農業現代化之濫觴。選址於蟾蜍山的重要原因便是清領時期所留下的農業腹地與水利設施。1913年,為了有效研究病蟲害問題,農試所的昆蟲館(今台大昆蟲館)及昆蟲實驗館相繼落成。1928年,台北帝國大學理農學部成立,深入研究全台農業及病蟲害問題,農試場亦改名為「臺灣總督府農業試驗所」,不同於過往屬於民政部殖產局,農試所直隸於總督府中央研究所,掌管全台農業事務,此時,大量的官方建築及農業宿舍取代了農場,亦確立了蟾蜍山的道路系統等設施(林郁文,2015)。
  戰後國民黨政府來台,接收了日治時期留下的農、畜、昆蟲等研究設施。在「農業培養工業」的政策方針下,農試所早期研發的洋菇與蘆筍罐頭外銷賺取大量外匯,對戰後經濟有重大影響,亦影響了六零年代政府的國際技術外援及農業外交(台大城鄉所,2015)。
  

戰後初期——台海攻防的戰略據點
  
  蟾蜍山位處極佳的攻守位置,具備戰略價值,且日人在山中留有坑道,遂成為韓戰前後的重要通訊點及空軍司令部所在地。1950年,專職軍防通訊的「國防部防空司令部」設立於蟾蜍山下,與專職民防通訊的圓山衡山指揮部形成了防衛台海領空的二元防禦體系。1953年韓戰結束,防空司令部轉型為「空軍作戰司令部」以求攻防一體,並於美軍十三航空隊援助之下,於坑道內設立「聯合作戰中心」及通訊設施,以便聯合防空。
  1959年八二三炮戰後,蟾蜍山漸取代圓山指揮所而成為軍、民防合一的重要指揮所,為整合全台雷達、監控臺海領空、指揮空軍作戰、統籌防空火力的要塞。直至1976年美軍離開台灣前,空軍作戰司令部與十三航空隊共同協防二十餘年並歷經多達七次空戰(林郁文,2015)。從以上敘述可以了解到,在國民黨政府遷台後,蟾蜍山地區在冷戰時期極具戰略重要性。
  隨著蟾蜍山成為重要的軍事據點,眷村亦在軍營周圍建立。1953年,軍方於蟾蜍山設立了克難乙、丙兩村(後合併並改名為煥民新村),供給軍官幹部及部分士官入住。然此兩列管眷村(註一)並無法滿足當時大量的軍民需求,因此有不少軍民於附近自建住宅(後被稱為「非列管眷村」或是「自力眷村」),形成列管眷村與非列管眷村的共生樣貌。

都市化時期——城鄉移民的安身之處

  隨著1960年代中期開始的都市化、農業的衰落與工業區的設立,大量移民湧入大台北地區, 然而政府無法提供完善、合適的住宅及公共設施,在此窘境之下,城鄉移民不得不轉入租金未必較便宜但環境較差的非正式聚落中。這時的蟾蜍山適逢軍眷二代長大離家,或脫離貧窮轉入一般住宅,有不少空屋進入租賃市場,且公館為連接當時台北地區工廠的重要交通樞紐,具有優越的居住區位條件,便成為這些移民的落腳處。由於複雜的變遷過程,蟾蜍山聚落有著多元的居民組成,包括日治時期及戰後的農業技術人員、軍事成員與其眷屬、各地城鄉移民,及日後的外籍移民等。

小結

  蟄伏在台北盆地角落,蟾蜍山雖然看似是個不特別顯眼的存在,卻在不同的政治經濟背景下扮演了意義深遠的角色,同時也隨時代更迭不停地被重新定義與改變,在這樣的過程中,蟾蜍山的地景、建築、聚落亦留下不同的痕跡,形塑出我們今日所看到的多元紛雜卻又彼此共存的歷史圖象。


--------------------------------
註一:列管眷村是由公款所建,且配住權益規範與管理、生活維護等皆由國家負責。


參考資料:
林郁文(2015)。《蟾蜍山聚落保存運動:非正式聚落的公共性與邊界辯證》。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論文。

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2015 )。《聚落文化資源基礎調查計畫-以臺北市蟾蜍山聚落為例》。委託單位: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